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国家高度重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应急救援力量,着力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在此背景下,上海市虹口虹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简称“虹安应急”)应运而生。作为虹口区应急局主管的非企业社会组织,虹安应急始终坚守“听党指挥,服务于民”的宗旨,致力于“科学救援、科技救援”,深耕虹口应急救援事业。虹安应急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社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领域均彰显独特价值。近日,《申度探访》栏目组走进虹安应急,记录这支民间救援力量如何凭借科技力量与责任担当,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同时,栏目组对话虹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主任孟元、副主任韩宇飞,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创新实践与社会贡献。
初心使命:构建民间救援新力量
虹安应急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由虹口区应急管理局主管,是上海首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之一。虹安应急副主任韩宇飞回忆道,成立初衷源于对城市安全的责任感,应急救援不仅是国家的事,民间力量也能成为重要补充。目前,救援中心拥有21名持证专业队员,并与30余家应急科技企业结成“应急产业联盟”,形成“共平台、模块化、跨领域”的“虹安模式”。
立足虹口、辐射全市,虹安应急聚焦高层建筑密集、滨江区域风险等区域特点,构建起预防、保障、救援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从社区安全科普到突发事件响应,从装备技术研发到跨区域协同作战,这支民间队伍正以专业化、科技化的姿态,成为上海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新质力量”。 韩宇飞表示,他坚信虹安应急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他们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应急救援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科技救援,实战背后的硬核力量
水上救援往往留给救援人员的时间极其有限,虹安应急的斯威普MAX全天候防水救援无人机在落水搜救任务中,能精准定位溺水者位置。配合水域救生机器人,将传统救援耗时从15分钟缩短至2分钟内,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大数据预警+模块化响应,化解高层消防危机。针对虹口区高层建筑风险,虹安应急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楼宇消防隐患,联动无人机,配合“猛士917”越野救援车能够快速转运人员,实现零伤亡。
扎根社区:让安全成为全民共识
自成立以来,除了为相关单位提供设备支援,虹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还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普宣教、实操演练等方式,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普及应急避灾、自救互救知识,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预防远比救援更重要。”虹安应急孟元强调。近年来,虹安应急开展多场公益安全活动,覆盖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景。在防灾减灾普及方面,设计“理论+仿真演练+角色体验”课程,针对各类人群进行安全培训。如2025年曲阳路街道社区基层应急消防安全培训活动、2024年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同济居民区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意识”培训讲座、2023年凉城新村街道“安全生产月”暨大型商场应急演练等。“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安全明白人’。”孟元表示。
创新驱动未来:打造应急科技“上海样本”
虹安应急的科技基因贯穿始终。其牵头组建的“应急产业联盟”,汇聚5G通信、卫星遥感、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推动国产应急产品实战化升级。
未来,虹安应急计划建设“应急安全综合体”,集科普、研发、实训于一体,并探索AI灾害推演、机器人自主救援等前沿技术。“我们希望以虹口为起点,为特大城市应急管理提供可复制的民间样本。”孟元展望道。
从民间热情到专业力量,从科技突破到社会担当,虹安应急用四年时间诠释了“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的初心。在韩宇飞、孟元心中,这支队伍的终极使命是“让救援越来越少,让安全越来越近”。随着更多科技力量的注入,虹安应急正以创新之姿,为城市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文/李露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