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财政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该通知表明,为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由“基本有”向“优质化”转变,弥补民生领域的短板,并激发内需潜能,中央财政将在2025年继续以竞争性的选拔方式,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城市及以上城市提供城市更新行动的支持,资金补助上限高达12亿元。
政策背景:城市更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当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老旧城区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在2024年已先行支持了多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主要用于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老旧片区改造等关键领域。2025年,政策进一步升级,不仅加大了资金投入,还在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探索,旨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更新模式。
支持范围:优先支持超大城市和重点流域沿线城市
根据通知,2025年中央财政的支持对象主要聚焦在“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计划选拔不超过20个城市入围。在地域上,将优先覆盖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的大城市。各省(区、市)仅能推荐一个城市参评,且申报城市需满足严格的条件,包括财政状况良好、债务风险可控、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舆情事件等。
补助标准:西部地区及直辖市可获得最高补助
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将根据不同地区实行差异化分配。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每市的补助上限为8亿元,中部地区为10亿元,而西部地区及直辖市则可达12亿元。资金将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分年度拨付,以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
专家观点:政策的有效落实将激发城市新活力
广东中盛控股集团董事长江中咏指出,此次政策不仅通过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城市硬件设施的升级,还更加注重了长效机制的构建,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例如,建立地下管网“一张图”的动态更新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反复开挖的问题;而老旧片区的改造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则能够激活城市的消费空间。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下,各城市应精准聚焦老城区的痛点问题,统筹资金与政策资源,避免重复申报,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