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消费生活

一块屏撑起四重生态,京东方用车载屏定义智能座舱新秩序

“车上的屏,不止是屏,更是人车关系的第一感官。”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这句话听起来颇有一丝科幻感,却精准道出了新时代消费者对于车载显示的全新期待。近两年来,80后、90后已迅速崛起为新购车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操控与动力,更看重人、车、环境的深度交互。各大车企也在加码智能座舱的研发投入,试图让中控大屏、副驾屏和整个内饰系统“合体”成未来汽车的“神经中枢”。但在这股“越大越炫”的屏幕内卷浪潮背后,一张低能耗、高环保、可持续的“底牌”正愈发显得至关重要。正因如此,京东方以“绿色+科技”为底色的战略布局,开始在车载显示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行业引领力。

车载显示屏的迭代往往经历了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从基础材料到柔性成型,从背光系统到低功耗驱动,技术路径可谓“内有乾坤”。京东方多年来扎根半导体显示领域,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提高分辨率或刷新率,而是将目光瞄准更长远的绿色技术升级。毕竟,在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崛起的当下,屏幕不仅要承担信息可视化、娱乐交互的重任,更需要拥有更低碳、更可持续的“内涵”。

技术与绿色,一体两面

具体到产品层面,京东方车载屏通过一系列“黑科技”展示了何为“真·硬核”与“真·环保”兼得。举例来说,其车载级17英寸曲率渐变中控,能够在R400与平面之间动态切换,实现驾驶/娱乐模式的一键变形。搭配15.05英寸的水滴型折叠副屏,不仅让副驾可以拥有独立的娱乐与信息显示空间,也通过内折R3的水滴式转轴创新设计,大幅优化了弯折寿命。更巧妙的是,副屏在折叠时可收纳至壳体内部,既节省空间,又有效降低系统的能耗冗余,令“炫酷”与“低耗”两种属性完美融为一体。

另一项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则是柔性双滑卷拼接显示。基于京东方f-OLED柔性技术,该方案实现了左右屏幕的独立滑动与扩展,物理拼缝小于0.3mm,滑卷半径仅R5,真正突破了大尺寸柔性屏在车载场景下的形态边界。在日常驾驶中,屏幕可保持较小尺寸,更节省能耗;当副驾或乘客需要观看高清视频、处理多任务时,又可通过“双边滑卷”一键变身为31.6英寸的超宽全屏。滑卷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也为车内带来了“哇哦”级的视觉体验。毋庸置疑,这种“想大就大、该收则收”的动态设计,将成为下一代智能座舱的主流玩法。

这里面有不少“黑科技”值得一提。比如“滑移补偿”,可保证屏幕在弯折或滑动过程中,弧长及受力分布保持均衡,从而延长屏幕寿命;而柔性OLED技术,则因自发光特性而减少了背光板的能耗和材料使用量,制造环节也更具环保属性。再加上智能场景识别算法,可根据不同的亮度、色域需求动态调节显示区域与亮度,仅在需要时调用最大功率输出,进一步降低了能耗。这些技术细节并非“纯炫技”,背后体现的是京东方对车载屏幕整合方案和绿色理念的同步深耕。

“绿色智能座舱”共建者

回到行业高度,随着汽车产业全面迈向智能化、电动化,绿色可持续已不再是“选修课”,而是关乎长期竞争力的必修课。京东方从早年的LCD车载显示到最新的MLED、f-OLED,以及在SID 2024国际显示周亮相的多款车载原型机,无不彰显出其在技术层面的持续耕耘。更重要的是,京东方推出的“HERO”计划、“5V战略”等,也在不断释放出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绿色智能座舱生态”的强烈信号:通过跨行业协同,将低能耗、高环保的理念渗透到整个产业链中,真正实现“零和博弈”向“融合共生”升级。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方车载屏不只是技术输出者,更是智能座舱“绿色化进程”的推动者。我们完全可以畅想,在不久的未来,当消费者坐进一辆新车,看到的或许不仅是炫酷的超大可变形屏,而是通过柔性设计、滑卷拼接所节省下的宝贵车内空间,以及在行驶过程中更低的能源消耗。那时,“快速出行”与“绿色环保”不再对立,而是互为促进;“炫酷交互”与“轻量化设计”也能携手并进。

正如一句网络热词所说:“我全都要”。在汽车屏幕领域,这句话同样适用。真正的未来车,不止快,还要更绿;真正的未来屏,不止炫,还要更轻。透过京东方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绿色+科技”的车载显示变革,已然开始席卷整个行业,而这,也正是智能座舱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注脚。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