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科能源基于其全球实证电站平台的长期运行数据,发布多份第三方权威报告,综合验证N型TOPCon组件在各类气候条件下的发电性能、可靠性与经济性优势。作为全球首家N型TOPCon技术规模化量产企业,晶科能源通过覆盖分布式屋顶、地面电站、近海场景等多元化实证项目,为行业技术选型与投资决策提供关键参考。
实证数据亮眼,综合发电增益显著
在海南海口分布式屋顶电站中,晶科TOPCon组件综合发电效能较N型BC组件高5.09%,,主要得益于其85%高双面率与低辐照条件下的低漏电特性。江苏丹阳户用项目显示,TOPCon单瓦发电量较BC组件高3.10%,其中高双面率贡献1.93%增益,弱光时段额外提升1.17%
。山东莱州近海屋顶项目在高温环境下,TOPCon组件单瓦发电增益达3.14%,午间高温时段发电优势尤为突出。此外,晶科在海外的实证电站,基于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TÜV SÜD,在意大利南部Basilicata地区进行的实证项目数据分析显示,晶科N型TOPCon技术Tiger Neo 3.0组件对比TBC组件平均发电增益高2.04%。
技术优势解析:双面率、弱光性能与区域适配性
晶科TOPCon组件双面率高达80%-85%,远超BC组件的20%以上,在雪地、沙地、草地等高反射场景下背面增益尤为明显。其弱光性能通过优化并联电阻(Rsh)减少漏电损失,在辐照度低于500W/m²时发电效率较BC高5% 。针对不同气候场景,无论是从高温沙漠到高纬度寒地,TOPCon都展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权威认证与未来布局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连续三年数据显示,TOPCon组件在60余种技术路线中综合发电量稳居前三。晶科能源同步推进TOPCon与钙钛矿叠层技术研发,最新发布的基于N型TOPCon钙钛矿电池研发效率达到33.24%,预计2025年量产效率突破27% ,持续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晶科能源通过全球实证数据验证了N型TOPCon技术的全面优势,其高发电量、低衰减与多场景适应性为光伏电站降本增效提供最优解。随着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TOPCon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于晶科:
1、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六次获得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2024年达99.6GW,市占率超20%,累计出货突破300GW,稳居行业龙头 ,2024年全球前五大组件厂商中唯一盈利企业。
2、全球化程度高: 海外营收占比70%,全球35个分支机构,10余个生产基地分布于中国、东南亚、中东和美国,累计服务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4000多家客户。
3、领先技术:27次打破光伏产品效率和功率的世界纪录,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3.84%,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26.5%,研发投入占营收6%-7% ;
4、专利布局:公司累计共申请专利近4200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800项,其中N型TOPCon专利462项,专利数量和价值位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5、数字化: 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AI优化生产排程与能效管理,单位制造成本降低30%,交付效率提升40%;获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认证,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
6、ESG标杆企业: 全球首家通过SBTi三大气候目标认证,绿电使用比例53.3%,减排1.5亿吨CO₂,已建9座零碳工厂,行业首家加入RE100/EP100,MSCI评级BBB级,领跑光伏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