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消费生活

晶科TOPCon组件为何更适合分布式光伏?三大优势带来长期收益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市场快速崛起,已成为我国光伏装机的重要增长极。相比集中式地面电站,分布式项目更贴近用户用电需求,电价机制转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使得用户对发电时间段与发电效率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在这种新趋势下,具备高效率、全天发电能力强、系统适配性好的组件技术成为市场首选。晶科能源TOPCon系列产品,正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分布式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弱光性能优异,高电价时段多发电

分布式光伏用户的核心关切,不再是“发电总量”,而是“在高电价时段能否发得多”。如山东、江苏等地,居民和工商用户的峰时电价多集中于早上8点至10点、下午4点至6点,这些时段通常光照尚未达到最强水平。

晶科TOPCon组件专为低辐照环境优化,在清晨、傍晚及阴天等非理想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效输出。实证数据显示,在山东莱州的一体化户用项目中,TOPCon组件在早晚时段(7:00-9:00、15:00-17:00)的发电量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全天候、宽辐照范围的响应能力,使得用户能在峰电价时间段获取更多上网收益或自用节省,直接提升光伏系统的经济回报。

高温表现稳定,屋顶场景更有优势

分布式光伏系统大多安装于建筑屋顶,常年暴露在强光照和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在夏季,屋顶温度动辄超过60℃,组件热衰减成为影响发电效能的重要因素。

晶科TOPCon组件采用先进材料与热管理设计,实际运行温度普遍低于传统组件2-3℃。以海南地区的屋顶应用为例,在长时间高温运行条件下,TOPCon组件的发电效率仍维持在高水平,单瓦发电能力整体提升5%以上。这种性能保障不仅带来更高的年发电量,也避免了因组件过热引发的功率损耗与系统不稳定风险。

标准化设计,系统兼容与安装效率更高

分布式项目普遍追求“即装即用、快速交付”。晶科TOPCon组件采用标准尺寸设计,高度兼容市面主流支架、逆变器及接线方式,能够快速适配已有工程体系,降低现场施工复杂度与时间成本。

在安装效率方面,晶科组件重量设计合理,封装工艺可靠,适用于斜屋面、彩钢瓦、工商业钢结构屋顶等多种常见结构,提升了终端施工方的装机效率。此外,在风压高、荷载大的特殊场景中,晶科还推出了高抗风载的三优组件,确保屋顶结构与系统安全性。

在平价上网全面推行、绿电交易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电量本身,更体现在电价匹配能力、稳定性与系统适配效率。晶科TOPCon组件凭借全天候高效发电、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与出色的系统集成能力,成为分布式用户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理想之选。

关于晶科:

1、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六次获得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2024年达99.6GW,市占率超20%,累计出货突破300GW,稳居行业龙头 ,2024年全球前五大组件厂商中唯一盈利企业。

2、全球化程度高: 海外营收占比70%,全球35个分支机构,10余个生产基地分布于中国、东南亚、中东和美国,累计服务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4000多家客户。

3、领先技术:27次打破光伏产品效率和功率的世界纪录,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3.84%,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26.5%,研发投入占营收6%-7% ;

4、专利布局:公司累计共申请专利近4200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800项,其中N型TOPCon专利462项,专利数量和价值位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5、数字化: 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AI优化生产排程与能效管理,单位制造成本降低30%,交付效率提升40%;获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认证,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

6、ESG标杆企业: 全球首家通过SBTi三大气候目标认证,绿电使用比例53.3%,减排1.5亿吨CO,已建9座零碳工厂,行业首家加入RE100/EP100,MSCI评级BBB级,领跑光伏低碳转型。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