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电子行业陷入“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下行周期,南极光(股票代码:300940)却以净利润暴增11倍的业绩,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破局者”逆袭。超千万出口退税带来的税惠赋能也护航南极光走稳“出海路”。南极光正通过业务结构重塑与技术跨界布局重构显示产业的竞争法则。
行业寒冬中的“反脆弱者”:净利润暴增11倍的破局密码
2024年南极光营收4.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但是我们发现,在中低端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而南极光却以“反常识”的姿态实现净利润2,062万元,同比激增106.76%扭亏,展现出南极光的强阿尔法属性。
一季度南极光业绩呈爆发式增长,营收1.86亿元、净利润2,973万元,同比增幅分别达265.54%和367.01%,单季度净利润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相较同行隆利科技同期51.88%的归母净利增速,南极光在行业寒冬中展现出了更强的业绩弹性。这一逆势突围的背后,是董事长潘连兴三年前对行业周期的精准研判与战略定力,通过主动将外部环境压力转化为内部变革动能,在产品结构优化、客户矩阵拓展、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实现多维突破,成功开辟差异化竞争赛道。
2024年南极光全球化布局迎来突破性进展,其境外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6.25%飙升至2024年的48.42%,同比增幅达675%。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海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更折射出公司战略转型的破局效应:在消费电子行业寒冬中,南极光主动避开存量市场红海搏杀,通过技术迭代切入家庭娱乐、电子竞技终端等高景气赛道,以差异化产品矩阵斩获海外多笔战略订单。值得关注的是,其境外业务毛利率达29.4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验证了“技术出海”战略的溢价能力。这种不恋栈存量市场、以创新杠杆撬动增量空间的转型路径,为背光模组生产商突围提供了典型范式。
据了解,群创光电自2020年起成为任天堂Switch初代显示屏的独家供应商,在拼多多官方拆机图中,“INNOLUX”标识直接实锤技术路线,二代产品中群创光电通过其子公司群志光电依旧为Switch 2独供屏幕组件。而南极光作为群志光电背光模组核心供应商,业绩弹性引发市场关注。
业务结构“换挡升级”:从“手机依赖”到“场景驱动”
在显示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南极光董事长潘连兴以超前三年的战略预见性,在2022年便精准洞察手机背光模组市场增速放缓的行业拐点。面对传统赛道的天花板效应,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业务重构,战略收缩低附加值手机背光业务,将资源聚焦于技术壁垒更高的中大尺寸显示领域;另一方面,率技术团队深度布局Mini/Micro LED等前沿技术,实现从消费电子到电子竞技显示、家庭娱乐显示、车载显示等高价值场景的跨越。
这场历时三年的战略转型绝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基于对显示产业技术演进规律的深刻认知。董事长潘连兴带领团队在平板、笔电、车载HUD、电竞显示等细分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通过自主研发的真空压缩模技术,成功突破中大尺寸模组的光学均匀性难题,使产品厚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了25%,能效提升12%。这种技术储备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最终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正是南极光打破“背光模组=手机供应链”认知桎梏的关键密钥,也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产业突围的示范样本。
2024上半年,随着笔电大厂库存逐渐去化,叠加AI PC对笔电新一轮换机潮的推动,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笔电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3.60%;以此同时,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1.476亿台,同比增长9.2%,相比2023年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从而推动南极光中大尺寸高品质背光模组业务企稳,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4年,南极光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友达、天马、龙腾、华安鑫创、金龙机电、珑城智显、德海、恒颢、秋田微等Tier1显示模组供应商进入上汽集团、比亚迪等终端主机厂产业链;笔电背光产品则通过龙腾、帝晶、华星、同兴达、群创等供应商进入联想、华为、惠普、戴尔等供应链。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指出,南极光以向群志光电供应LCD背光模组的形式切入Switch 2产业链,凭借120Hz刷新率与堪比OLED的对比度,助力客户产品溢价输出,印证了“首因效应”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价值——技术领先性一旦建立,客户粘性将指数级增强。
技术跨界与资本运作:迎接戴维斯双击
当南极光通过前沿技术深度布局实现高价值场景跨越,从而锁定未来的长期确定性时,这也让董事长潘连兴先生将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未来更有底气,为仍在手中的5.1亿元定增资金寻找为公司开启全新增长极的优质标的,从而继续酝酿一场“皮格马利翁”式的自我突破。
有行业专家猜测,在当前“万物皆可AI”的市场背景下,如若南极光以布局类似“智能显示大脑”这样的项目,通过开发基于AI的显示优化算法切入AI算力领域,或将使其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显示解决方案平台”,类似英伟达通过CUDA生态重构计算产业,南极光或可通过算法授权创造“零和博弈”外的增量价值。
在AIGC驱动显示需求升级的背景下,若南极光与算力巨头战略合作谋求显示生态产业,南极光有望通过前瞻布局构建技术壁垒,在未来形成“研发-算力-应用”的正向循环。
从模仿跟随到技术赋能,从价格战到生态战,南极光的蜕变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在“墨菲定律”笼罩的商业世界中,真正的破局者从不信奉“随机”,而是通过战略定力、技术敏锐度、资本效率,将不确定转化为机遇。
当市场还在用PE倍数衡量南极光的估值时,这家公司已悄然迎接自身的戴维斯双击。或许正如其董事长潘连兴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趋势,而是在创造趋势——当显示成为AI时代的交互入口,南极光要做那个定义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