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阴岭,草履竹芗,寻山踏水而来,空谷幽兰之处,云梦天霭。试问仙石何处在?
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潦水奇石,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之水绵延不绝地滋养。用非遗文化浸润脚下的热土,是助力地方发展的深厚滋养和深层动力,在用文化理解现代生活,观望未来发展轨迹的探索中,潦河奇石应当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焕发新的活力。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凝聚,与爱‘童’行”社会实践队赴奉新县干洲镇寻得潦水奇石。
图 1为潦河奇石 实践队队员廖艺佳摄
位于赣中西北部的潦河发源于九岭山脉。全长193公里,贯串于靖安、奉新、安义等县,汇九江入鄱阳湖。潦河迂回曲折,穿插于山峦叠皱。而潦河奇石则是山峦石块经由千万年的水流冲刷与地质变化形成,奇石完全自然天成而未经人工雕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绘制出的独特墨韵山水画。在干洲奇石文化一条街,实践队成员们见到了多位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潦河奇石文化的匠人。
图 2为李猛工作室 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每一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承载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和力量。”在李猛师傅的工作室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李师傅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石匠,更对潦河奇石文化有着深刻理解与热爱。“每一块奇石,都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每一次的精心雕琢,都是匠人辛勤付出的结晶。”从石头的采集、细致的清洗、精心的呵护,直至最终的完美饰底,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汗水与心血。正是这位位匠人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心血,为干洲的乡村振兴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图 3余石根师傅讲解奇石文化 实践队队员邓水文摄
在沿途交流过程中,当地奇石艺术的“开山祖”、奇石协会会长余石根师傅向队员们介绍了潦河奇石以及石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潦河奇石不仅是自然山景的缩影,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石头画来源于古代岩画,是奇石匠人用独特的画笔,将绘画、色彩、纹理、石色、石形有机结合起来。”它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人与石天人合一,方才巧夺天工,成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潦水奇石。
图 4余石根师傅讲解奇石文化 实践队队员肖逸鹏摄
据悉,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余石根师傅不仅自己收藏奇石,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直播等形式,在向更多的人宣传和推广潦河奇石文化同时,带动了当地奇石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余石根师傅告诉实践队成员们:“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潦河奇石,只有当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来,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繁荣。”
图 5为潦河奇石 实践队队员徐衡摄
潦水奇石经历数万年的沉浮,在干洲拨开深厚的面纱,乡村振兴步履未曾停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你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让民族血脉赓续不断,更是为了激发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付怡彬 周金萍 指导老师: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