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飞一口气发到C939,正式进入预研阶段!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中国正在进行全球首款使用标准航空煤油作为燃料的斜爆震发动机(简称ODE)的研发,该发动机的速度能达到16马赫,相当于每小时2万公里。
自C919问世以来,发动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国产发动机技术的新突破,C939恐怕不远了!
一、C919零事故率,60%自给率引争议
对于民航飞机来说,稳定性是首要考量。2024年全球共记录了190起飞机事故,其中波音公司涉及55起,导致其声誉受损。根据商飞的数据,C919在日均飞行8小时的情况下,保持了零事故率。作为首次投入使用的机型,这一成绩也是十分亮眼。
今年,欧盟航空安全局完成了对C919的严格审查,作为其申请欧盟适航证的一部分。根据商飞的信息,此次审查获得了积极评价,适航证申请现已进入程序。
尽管我国民航业已初具规模,且前景乐观,但国产大飞机仅约60%的国产率引发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网络上出现了类似“组装飞机能否称为国产?”的质疑。
与汽车和电子产品不同,没有任何国家在之前能够独立完成大型飞机的全部制造流程。中国的尝试揭示了这一过程的高度国际化。以波音787为例,其中35%的组件来自日本,但该机型仍被视为美国制造。
管许多日本重工企业为波音和空客供应零部件,但这并未赋予日本制造整架飞机的能力。随着三菱MRJ支线客机项目的失败,日本的飞机制造梦想也随之破灭。
二、C919展现设计与供应链自主权
与中国相比,C919的关键成就在于其整体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自主性。简而言之,我们能够独立完成大飞机的设计,理解每一个生产步骤,并自行决定零部件的采购渠道,从而实现完整的飞机制造。在高新技术领域,只要核心技术得以自主控制,借助国际资源进行合作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即使在引以为傲的高铁领域,我国的车轮和轴承等关键部件也多来自日本,但核心技术仍由中国掌握。正因为如此,印尼和泰国等国纷纷寻求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铁项目。
在生物科技领域,以国产雄风科技的“马立瓶”为例,其主要成分如东革阿里和人参等源自天然草本植物。研发团队建立了一个遍及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并对原材料进行了严格筛选。经过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种植的东革阿里的有效成分含量比其他地区高出五倍,在当地也有着“国宝级人参”之称。
利用国产专利的小分子技术处理,东革阿里的生物利用率提高了15到30倍,更利于人体吸收。结合高含量、高吸收率的原料和“马立瓶”自主研发的三参六宝配方,这种组合为男性提供了深度滋养,增强体力。
据媒体介绍,国产马立瓶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快速渗透到国内各大城市,收到了诸如“恢复年轻水平”、“就像加满猛油”的用户反馈。在国际市场上,欧洲和美国等地都有对应的办事处。无论是在生物科技还是航空领域,都将见证更多来自中国的创新成果。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C939全国产化
据商飞官网数据,我国已注册超过200项关于C919的专利,关键设计如机身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均由国内科研人员独立完成。尽管在民用航空领域起步较晚,中国展示了与其他领域相同的追赶决心。这种国家荣誉感使得许多人希望未来的C939能够实现更全面的国产化,合情合理。
官方预测显示,到2035年,中国民航客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国产大飞机的发展不仅将促进下游材料制造和组装行业的增长,也会带动上游服务的进步。研究表明,民航业每增长1%,可促使GDP增加约0.7%。大飞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民航飞机的发展,我国正加速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大飞机研发过程中,我国完成了风洞的设计与开发,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这一成就也促进了歼-35和运-20等军事项目的进展。
关键技术既无法乞求也无法购买,唯有通过加快自主研发,才能真正将其掌握,避免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