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消费生活

“精打细算”破解“提效密码

面对煤炭行业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山东能源杨村煤矿以“精打细算、“深挖内潜”为主线,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书写出逆势突围的新篇章。从思想破冰到源头管控,从修旧利废到全员创效,一套“精打细算”组合拳推动矿井交出一份亮眼的降本增效成绩单。

思想破冰:拧紧“精打细算”责任链

“矿井的发展质量关系着每名职工的福祉。在当前煤炭市场愈发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牢固树立精打细算的思想,聚力深挖内潜、降本增效、精益管理,全面提升矿井经营发展质效……”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和职工们聊“家常”时说。

该矿领导班子成员化身“首席宣讲员”,围绕“形势怎么看、效益怎么创、潜力怎么挖”三大命题,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专题宣讲,讲清形势明方向、讲透任务明路径、讲实举措明责任,使基层单位建立起直面挑战的信心和破解难题的决心。

杨村煤矿打造“领导班子领衔讲、基层支部靶向讲、班组一线渗透讲”三级宣讲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网络。

该矿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一区队一攻坚清单”,利用班前会、职工政治学习等场景,将形势任务分解为“岗位能听懂、行动可量化”的具体指令。同时,组织“百灵”宣讲团深入一线岗点,进行压力与动力“双重传递”,直接面向全体员工讲形势、讲任务、讲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宣讲教育22场次,使精打细算、深挖内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源头管控:算好“成本账”每一分钱

查库存、问需求,是杨村煤矿运营管理部(督察办公室)业务员孙龙每月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及时了解生产区队现场采场条件的变化以及设备配件的使用周期等实时信息,以帮助他们科学制定物资采购计划。

“为了从源头上把牢物资采购关,我们转变了工作方式,从被动等待计划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让供需双方的信息流动起来。”孙龙说道,“在满足矿井生产一线物资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努力降低采购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通过深入基层进行信息调研,杨村煤矿充分做好了前置把关工作,从而避免了因盲目计划、超量计划而造成的库存积压和闲置浪费材料等现象。

“我们严格材料费预算管控,采取细化预算指标、优化考核口径、盘活存量等措施,严把审批关口,保证材料计划准确性。”杨村煤矿运营管理部(督察办公室)副主任、机关财经党支部书记葛海峰表示,“今年一季度,材料费比定额指标节约80万元,从源头上杜绝了浪费和无效支出。”

修旧利废:激活“资源再生”新动能

修订完善《修旧利废管理办法》,制定可周转材料的年度控制预算,明确回收率、复用率,坚持“能自制不外购,能自修不外委,能用旧不投新”,培育废旧物资回收、修旧利废物资调剂循环链条,根据月度生产情况,制定各类材料回收、修复计划,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前鉴定、修后验收和考核,确保各类物资“应回尽回”。

“购买一个馈电阀需要两万元,而我们更换配件,成本仅需十元左右,今年以来,已为矿井节约成本6万余元。”该矿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孔令军正带领职工们对报废的馈电开工进行拆解修复,这是该矿强化修旧利废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该矿职工眼中,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他们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能自制加工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能用旧的坚决不领新的。同时采取“线上征集+正向激励”模式,针对浪费识别,设计制作二维码,发动基层区队职工随时随手上报,审核合格的浪费识别内容按20元/条奖励。一季度修旧利废完成193.64万元。

(徐姗姗)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