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快讯

塔斯汀:职场“能量站”,1.9亿用户

当代年轻人,主打一个“白天打工当牛马,晚上emo当诗人”。每天睁眼就是打工,闭眼就是房租,手机里塞满KPI和老板的60秒语音方阵。这种时候,要是能有个地方让你花十几块钱啃个热乎汉堡,谁不喊一句“真香”?

塔斯汀就硬生生把自己塞进了这个“缝隙”里。你说它是西式快餐店吧,它偏要搞什么“手擀现烤堡胚”;你说它卷性价比吧,它还能让年轻人一边啃汉堡一边在线上主动社交分享。这年头,能让年轻人主动掏钱还帮忙打广告的牌子,到底有啥魔法?

打工人的命也是命,但钱包真的会痛啊!‌

年轻人嘴上喊着“整顿职场”,身体却很诚实:工资到账前三天靠泡面续命,工资到账后三天立刻切换“人间值得”模式。塔斯汀直接掐准这个死穴——‌“十几块钱就能满血复活”‌。

别的汉堡店还在纠结“牛肉饼够不够厚”,塔斯汀直接把手擀面那套功夫搬来做汉堡胚,现擀现烤,一口咬下去劲道十足,再配上梅菜扣肉、辣椒炒肉这种“亲妈级”馅料,年轻人直接瞳孔地震:“这玩意儿不比啃洋快餐的面包快乐?”

关键是,这快乐还便宜啊!打工人午休冲进店里,十几块钱能买一个堡+一杯冰柠茶,顺便蹭个空调回血。社畜们一边啃汉堡一边刷手机,内心OS:“我这不是吃快餐,我这是用最低成本维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

年轻人要的不是汉堡,是“被看见”‌

说到底,塔斯汀能圈住1.9亿年轻人,是因为它戳中了一个隐秘痛点:‌这届年轻人,太需要“低成本的小确幸”了‌。

他们不想听品牌吹“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想找个地方用一杯奶茶钱,换十分钟的“人间值得”。塔斯汀的门店一般开在写字楼隔壁、地铁站转角,红色招牌像温暖的路灯。你加班到晚上十点,抬头看见“中国汉堡”四个字,突然就觉得:“算了,至少还有堡能啃。”

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的,不止是一个汉堡。

是手擀堡胚在咀嚼时释放的麦香与劲道口感让压力崩解,是北京烤鸭堡在咬下时迸发的烤鸭香气与京酱风味让精神回血,

是刷到塔斯汀沙雕视频时忍不住的“哈哈哈”,更是花小钱买到的那份“我值得被哄一哄”的倔强。

所以啊,与其说年轻人在吃汉堡,不如说他们在找一个‌“不装X、不教育我、还能接住我emo的树洞‌”。而塔斯汀,恰好把自己做成了那个树洞——用热气腾腾的堡,和1.9亿年轻人击了个掌:“累了就啃我,管够!”

毕竟,打工人的世界没有诗和远方,但十几块钱的快乐,总还能自由支配。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